半導體

當科技戰火燒到英特爾,中國將徹底與西方脫鉤?



在中國,有三家深具代表性的美國科技公司:英特爾、微軟、蘋果。在過去門戶大開的20年中,長驅直入中國市場。當美國與中國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現在已經演變成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對立與對抗。這把科技戰火,最終是要燒到這三家美商科技巨頭。

 

2023年,微軟在中國市場做出兩個動作,一是正式關閉領英(LinkedIn)中文版APP,退出耕耘近10年的中國市場,也代表最後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西方社群媒體。二是協助位於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 (MSRA) 裡的頂尖AI專家撤出中國。
 

2023年9月,傳出中國禁止政府相關部門使用蘋果iPhone手機,鼓勵使用國產手機,惟該消息隨後被中國官方否認。由於蘋果一直是股神巴菲特最大重倉的科技股,2023年第四季,巴菲特罕見減持蘋果的股份,雖然減持比例很小,但這確實是一個訊號。
 

2024年3月底,傳出中美對抗再升級,這次的祭旗對象是在中國地位始終屹立不搖的英特爾。傳出中國官方下令將逐漸限制在伺服器和PC中採購英特爾、AMD的晶片,轉為採購國產晶片。同時,政府採購指南也將排除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和海外製造的數據庫軟體,全數轉為國產化。
 

對蘋果、英特爾、AMD而言,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不小,分別約不到20%、27%、15%。無論從CPU地位來看,或是營收占比,英特爾與中國都算是深度綁定,因此衝擊也最大。
 

這一年來中國密集朝蘋果和英特爾開刀,也被視為是中國與西方世界“切割”的象徵。尤其是拿英特爾祭旗,更被形容為“翅膀硬了”、“要徹底與西方決裂”。
 

英特爾在1985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設立第一個代表處。 主要是因為1979年,中國通過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這是第一個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的法律依據。 那一年,英特爾剛推出8088微處理器,更是首次進入《財星》「世界500強」排行榜。
 

花了幾年時間摸清中國市場,英特爾開始認真投資是1994年,當時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首次到中國參觀,並且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 2007年,英特爾更將中國區劃為全球行銷網路中的獨立區域,給予它在機構、行銷和人事等方面的決策權,同一年英特爾大連廠開始投產。
 

經歷30年,英特爾與中國的緊密關係,原以為是剪也剪不斷,但隨著中美關係的降溫和科技戰的升溫,2024年可能是個重大分水嶺。
 

未來,PC和伺服器中不用英特爾、AMD的CPU,那要用哪來的晶片? 改用國產的海光、飛騰、華為、龍芯、兆芯,當中有x86架構、Arm-base,也有自行開發的架構,作業系統是開源碼Linux軟體。此時不講求晶片好用,只要堪用即可。
 

不用蘋果iPhone手機,替代方案是愛國心第一選擇華為,不然還有OPPO、小米等。換到安卓系統的適應是習慣問題。
 

中國政府部門減少外商技術的採購行動,並非突然發生。 早在2022年9月,國資委發布79號文《關於開展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的通知》,部署了國企、央企信創國產化的具體要求和推進時間表,規定國企、央企須在2027年完成信創全替代,替換範圍涵蓋晶片、基礎軟體、作業系統等,涵蓋政府、金融、航空航太、電信、交通、校閱、醫院、石油、電力等領域。
 

2023年底,中國官方進一步定調科技國產化,針對PC、筆記型電腦和伺服器發布更嚴格政府採購準則,首份「安全且可信」處理器與作業系統的清單,幾乎全是中國企業供應商。也象徵逐漸降低採購英特爾、AMD的CPU晶片和微軟的作業系統,是未來官方軟硬體採購的必然方向。
 

是的,中國政府和國企等放棄英特爾、AMD等西方國家的晶片,轉為國產替代的期限是:2027年。
 


美國四大招全面封鎖

 

美國自從2018年陸續制裁中興、華為以來,演變成對中國全面性的封鎖,當中有三大舉措影響最深遠(由近至遠):
 

第一,針對中國AI算力封鎖,以防中國擴張AI算力能力應用在國防、軍事系統上。從最早在2022年,第一槍限制Nvidia的高階GPU供應,一直演變到2023年直接針對AI算力晶片的限制,間接阻斷台積電為中國國產GPU晶片代工的這一條路。
 

第二,美國《晶片法案》規定,獲得美國補助的企業在中國等國家擴展半導體生產和研發將會有嚴格的限制,間接阻斷了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等在中國製程技術與晶圓廠擴產的進展。
 

第三,2022年限制美國籍公民從事中國半導體製造相關工作,影響所及涵蓋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中微半導體等。由於中國科技產業幾乎是海歸派和延攬海外人才所建立而成,此限制直接從人才下手,影響十分鉅大。
 

第四,對ASML光刻機的限制,從極紫外光EUV擴大到成熟製程使用的DUV系統,也等同直接擴張長臂管轄的範圍。日前更傳出美國要求荷蘭阻止ASML對中國半導體廠進行維修服務。
 

美國與中國的科技領域全面對抗,發展到英特爾這個層級,算是來到另一個高峰。

過去我們對科技世界的認知是,CPU為科技產品的核心,無論如何英特爾的地位是很難被替代的。不過,自從生成式AI強勢席捲全球,科技世界運轉的主導者來到Nvidia身上,既然GPU都可以被禁,火燒到CPU身上也不用太大驚小怪。

 

就台灣產業而言,英特爾、AMD恐被中國排除在外,產業鏈估計影響有限,因為去中化已經行之有年,無論對晶圓代工、IC設計、AI供應鏈等,影響均不大。
 

對中國而言,看來科技產業真的走到一個系統、兩個世界的分岔路上,未來科技產業系統將分為中國標準和非中標準,無論大家如何爭議中美之間的真假脫鉤,在科技系統上,雙方脫鉤成兩個標準已經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