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 View More 張建一.jpg
    半導體

    台經院張建一:世界將分為三大勢力--美國、中國、非美非中,台日韓要想清楚自我定位

    連于慧 2025.7.2
    鏡週刊在今日舉辦的2025台美經濟新局高峰論壇,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以「川普新政下的全球經濟新樣貌」作為演講主題,他一上台就笑言:「這題目不好講,因為不知道川普要幹嘛!」 玩笑話中帶有幾分真實與無奈,而張建一也針對川普2.0的新政和台灣做了十分詳盡的剖析。

    張建一分析,過去美國一直是台灣最大出口國,出口衣服、鞋子、帽子等產品,後來中國改革開放後,取代美國變成台灣最大出口國,而這樣的情況在2025年5月出現變化,美國又重回台灣第一大出口國,更重要的是,電子零組件出口已經被資通訊取代,當中關鍵就是AI崛起(AI伺服器),這樣的狀況不會只發生在今年5月,預計未來5年的變動都會很大。

    要了解川普2.0執政下的一連串對全世界各國課徵關稅的政策,要從二戰結束後談起。美國在二戰後屬於輕傷國,很快就復原且變成全世界製造大國,當時的美國佔全世界GDP高達60%,後來在「馬歇爾計畫」中,美國對歐洲國家提供金援,歐洲各國經濟力恢復後,美國GDP在全世界佔比降到40%,之後又近一步降到21%,但還是全世界佔GDP最高比重的國家。只是現在遇到的一個狀況:出現了一個要跟美國PK的國家,就是中國!

    美國是全世界的儲備貨幣提供者,一定會處於貿易逆差,現在大而美法案過了,未來會增加很多支出,現在美國的負債高達36兆美元,大而美法案會再增加5兆美元,但美國認為這36兆美元的負債並不是全部花在美國身上,像是烏俄戰爭、以伊戰爭、聯合國、WHO等等等國際組織都花了很多錢,所以川普也覺得退出WHO省了很多錢,現在的美國負債很高,其實很窮,窮得只剩下武器。當然美國人民儲蓄太少,消費太多也是原因。

    2018年川普開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時,貿易順差8000億中,中國佔了50%,現在川普2.0再次啟動,但中國已經準備多年,金額降低很多。川普的想法是,美國對全世界貢獻很多,所以大家應該要捐獻一點保護費,如果美元垮了、美債垮了,那全世界民主也就消垮台了,從這觀點來看,美國是真的有難。雖然川普講話的風格很挑釁,但為了要撐起美國為首的民主霸權,川普總是要扮黑臉。

    未來美中PK下,除了美國和中國,全世界還有歐盟、日本等,像是歐盟很重視環境、人權,是全世界很多規則的制定者,在全世界扮演一定份量的角色,預計未來的世界會分為三大勢力:美國、中國、非美非中。這三個圈圈不會獨立存在,一定會有所重疊,台灣、日本、韓國要想想怎麼自我定位。

    很多人會抱怨世界變得很極端,像是川普的回歸也是某方向這樣的意義。但要想想全世界在疫情之後,很多百姓都過得很辛苦,所以會開始懷念以前的時光,人民會想換黨執政,期待改變。過去全球化其實也產生不少副作用,像是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因此產生被剝奪感,像是英國當時在投票脫歐時,老一輩都贊成,因為懷念早期的日子。

    整體來看,資本主義還是比較適合世界,美國覺得中國很多不公平的貿易,其實台灣也有對美國產品課徵高關稅。(汽車?)但美國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拉幫結派,像是拜登時期一樣,把民主國家集結成一個陣營,而不是像現在把盟友都得罪光。更進一步說,美國認為中國的崛起威脅到他的地位,但美國自己也要負責任,從柯林頓時期讓中國加入WTO打開全球市場,是促使中國經濟快速崛起加入的關鍵,當然當時的想法是希望中國能逐漸走向民主,而不是現在的道路。

    預計到2030年,美國的GDP還是會往下,但美元霸權的地位很難撼動,不可能是人民幣,歐元也因為歐盟國家中,裡面是好壞參差不齊。

    提到美國的海湖莊園協議,白宮首席經濟學家米蘭(Stephen Miran)被視為「海湖莊園協議操刀者」,雖然他否認發行百年美債這件事,但他確實建議美國「三支箭」:關稅、匯率、美債。美國一直認為在提供全球儲備資產和國防保護傘方面,所承受的財政負擔越來越重,其他國家應該要一起分擔,像是關稅能夠帶來財政收入,若能透過貨幣調整來加以抵銷,其引發的通膨和其他副作用將相對有限。匯率方面,其實美元應該要升值,像是台積電到美國投資,美元升值可以讓台積電的進口成本下降,也可以降低通貨膨脹。

    整體來看,美國是全球民主陣營的領頭羊,如果美國經濟出問題,其他民主國家也會受累。相對的,中國經濟也不能垮,畢竟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中國經濟太差,會衍生很多問題。

     
  • View More sanjay.PNG
    半導體

    美光HBM營收強勁成長50%,示警DDR4將面臨嚴重短缺

    連于慧 2025.6.26
    美光本季財報終於不再讓分析師失望,高頻寬記憶體HBM一飛沖天,加上資料中心中的低功耗LPDRAM獨家大量供貨的成果,已明顯反映在財報上,終於讓分析師露出甚感欣慰的一抹微笑! 以下是美光財報的技術與產品進展重點,分為有市場關心的DDR4停產狀況、AI伺服器用HBM、DRAM和NAND先進製程的展望:

    關於DDR4和LPDDR4的停產(EOL):

    美光指出,DRAM先進製程包括1β和1γ將專注生產最新一代產品如DD5、LP5和HBM,不會用來生產DDR4和LP4產品。DDR4和LP4是採用1α DRAM製程生產,美光更強調,幾個月前就已向行動、客戶端、資料中心和消費等客戶發出DDR4和LP4的停產通知,唯一例外的是針對支援汽車、工業、國防和網路等領域長期且需求相對較低的客戶,會持續供應1α DRAM產品。




    美光預期,DDR4最終發貨時間將在兩到三個季度後,預計到2025年財年下半,DD4產品佔總營收會下降到僅個位數,DDR4的缺貨在短期內會日益嚴重,目前手上DD4的庫存分配情況,正在與客戶討論,盡量滿足其需求。


    AI伺服器用的HBM記憶體:


    第三季會計年度財報中,美光的HBM收入較上一季度增加50%。




    12層HBM3E良率和產能都持續提,預計HBM市佔率將在2025年下半年達到與整體 DRAM市佔率相當的水平。
    AMD Advancing AI 大會上宣布美光的 HBM3E 36GB獲得Instinct MI355X GPU 平台採用。美光表示,目前正在向四家客戶大量出貨HBM產品(涵蓋GPU和ASIC平台)。




    隨著生成式 AI 工作負載的規模和複雜性不斷增長,對 HBM 的效能需求也不斷提升。美光的HBM4會採用成熟的1β DRAM 技術,並結合內部開發和製造的CMOS邏輯基礎晶片,可提供超過2.0 TB/s的單記憶體堆疊頻寬,相較上一代晶片,性能會提升60%以上。再者,與HBM3E的功耗性能相比HBM4功耗將會降低20%。目前美光已向多家客戶交付 HBM4 樣品,預計2026年會配合客戶量產。


    DRAM技術製程進展:


    在1γ(1-gamma)DRAM技術製程上,良率提升速度已經超過1β(1-beta)製程上創下的紀錄。第三季度也完成了幾個關鍵的產品里程碑,包括首批基於1γ的LP5 DRAM認證樣品的出貨。




    美光在1γ DRAM上導入了極紫外光微影技術EUV,與1β DRAM相比,美光的1γ DRAM位元密度提升30%,功耗降低20%以上,效能提升15%,之後會在整個DRAM產品組合中運用1γ技術。
    HBM收入較上一季度增加50%,美光整個DRAM事業營收創下新高的另一個推手,是高容量 DIMM和低功耗伺服器 DRAM,該組合的解決方案在本季營收再創新高。美光率先在伺服器上導入低功耗 DRAM,目前是唯一大量交貨的供應商,這也使得高容量DIMM和低功耗伺服器產品,在2025財年的營收貢獻,與去年同期成長了5倍。


    NAND Flash和SSD技術與產品進度:


    美光在資料中心SSD領域,已成功問鼎市佔率第二。
    美光已開始對基於G9 2TB QLC NAND 的SSD產品進行認證,並持續提升G9製程的產能。
    資料中心SSD的市佔率也是逐季創新高,本季伺服器的9550高效能SSD正式進入NVIDIA GB200 NVL72 推薦供應商名單,並完成了多家原始OEM商的更多客戶認證。


    PC市場:


    美光預期2025年PC市場出貨量將以低個位數百分比成長,未來幾個季度,會是AI PC普及和Windows 11升級週期的關鍵。


    手機市場:


    2025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維持低個位數成長,AI仍是智慧型手機DRAM容量成長的主力,目前一般智慧型手機的記憶體容量僅為8GB,未來搭載記憶體朝12GB或更大容量邁進。
    美光目前採用1β和1γ技術製程生產LP5X DRAM,以及採用8G和9G技術製程生產UFS4 NAND產品。在本季度,已開始出貨基於1γ製程的LP5X記憶體的認證樣品,為2026年的旗艦智慧型手機記憶體做足準備。


    汽車和工業和消費嵌入式市場方面:


    美光預計 L2 和 L3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支援AI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的普及率會不斷提高,將推動記憶體和儲存容量的成長,以及更高頻寬的需求。因此,美光在汽車市場推出業界首款支援9.6 Gbps高速的1β雙通道 LP5 DRAM,已於本季度量產。
    工業領域方面,工廠自動化趨勢下,客戶對AI應用投資加快腳步,但DDR4和LPDDR4供應受限、通路庫存低,使得DDR4產品價格不斷上漲。


    製造回流美國政策:


    在川普倡導製造回流美國的政策下,美光才宣布將在未來 20 多年內在美國投資約 2,000 億美元,其中包括 1,500 億美元用於製造,500 億美元用於研發。
    作為這項 2000 億美元投資計劃的一部分,美光在先前已宣布的計劃基礎上額外投資 300億美元,包括在愛達荷州建造第二座NAND Flash晶圓廠,以及擴建和現代化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現有晶圓廠,主要是應用在汽車、航空航天、國防和工業領域的晶片。美國的 DRAM 晶圓產能達到規模後,也將會引進先進封裝產能,以支持AI伺服器中HBM記憶體高速的成長。美光強調,正對全球營運進行嚴格的投資,隨著時間的推移並且根據需求來增加供給。




    在愛達荷州的第一座晶圓廠 ID1已經在2025年6月實現里程碑,預計該廠房將在2027年下半年開始投產首批DRAM晶圓。位於愛達荷州的第二家晶圓廠ID2在受益於ID1的規模化生產經濟效益,並增強研發中心的共址優勢,從而提高效率並縮短上市時間。之前美國的「晶片法案」給了美光61億美元補助款,用於紐約州和愛德荷州Boise蓋兩座晶圓廠,美光將會先從紐約的晶圓廠投入生產。


    市場展望:


    部分客戶可能因關稅相關因素提前拉貨,但客戶端也不斷暗示今年下半年的需求仍是很好。
    美光預計2025年產業DRAM位元需求成長率將達到10%左右,NAND位元需求成長率將達到兩位數左右,非HBM DRAM和NAND位元供應成長率,將低於產業位元需求成長率。從中期來看,美光預期DRAM 和 NAND的產業需求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中等水平。
    因為製程轉換,美光2025 財年末的NAND晶圓產能會較2024財年末減少10%。


    庫存:


    第三季會計年度末,美光庫存為87億美元,庫存週轉天數為139天,庫存季減2.8億美元。公司也指出,預計在2025財年結束時,DRAM庫存將保持緊俏,NAND庫存將大幅減少。


     
  • View More ROBOTAXI.JPG
    半導體

    特斯拉的「工人智慧」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上路接客

    連于慧 2025.6.23
    特斯拉的無人駕駛計程車Robotaxi終於上路,表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首先,Robotaxi並非完全無人駕駛,而是在副駕駛座會一位安全監控員隨行。再者,Robotaxi仍配備有方向盤和踏板,預計2026年才會推出沒有方向盤和踏板的自駕計程車Cyber​​cab。

    特斯拉的Robotaxi是Model Y車款,首批 Robotaxi約10~20台車,除了副駕駛座有安全員全程陪同,也有遠端操作員在監控,可以在出現問題時馬上接管,還停留在「工人智慧」過渡到真正的「人工智慧」階段。雖然被外界詬病這樣的設計,距離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仍有相當大距離,但其實2017年Google旗下Waymo首次啟用時也有安全員在車內,爾後花了幾年的時間才真正做到完全自動駕駛。特斯拉在初期上路時採用謹慎的做法,管理風險為首要考量,算是可以理解。

    Robotaxi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初期只針對受邀用戶開放,服務目前僅限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市的一個地理圍欄區域內運行,服務時間為每天早上6點至凌晨12點,出行也有天氣限制。

    相較於特斯拉的Robotaxi剛上路,上述提到的Waymo已經在美國多個城市包括舊金山、洛杉磯、鳳凰城和奧斯汀等運營,約有1500台無人車,Waymo今年更計畫進軍紐約,隨著Robotaxi的加入,與Waymo領先且積極的態勢,無人駕駛計程車賽道將更為競爭。

    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也出現過悲劇。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與Google旗下的Waymo都是該領域的先行者,但2023年10月Cruise在舊金山市區發生一樁嚴重的行人撞擊事故後,整個業務停擺。當時一位行人正在過馬路時被並行車輛撞擊,正好倒在Cruise前面,但Cruise沒有辨識到車前地上躺著一位傷者,因此沒有立即停車,且將傷者拖著繼續向前行駛了一段距離才靠邊停下。更糟的是,事後發生Cruise在向監理機關通報事故時,試圖隱瞞了拖曳過程推卸責任,暴露公司內部的監管和合規機制問題。

    最終Cruise無人駕駛車的營運牌照被暫停,管理階層離開,吃下鉅額罰款,最後被通用汽車放棄,退出該領域。 Cruise的退出,也間接造就了Waymo在無人駕駛計程車產業領頭的態勢。

    現在不但有特斯拉的Robotaxi加入無人駕駛計程車戰局。中國品牌的自駕車品牌如小馬智行(Pony.ai)及文遠知行(WeRide)也積極進軍海外市場,美國要放行疑慮較高,因為自駕車上路需要監管機關同意,這涉及需要收集大量的道路、車輛和用戶的畫面,牽涉到國安考量。目前中國自駕車要進軍海外,中東地區成了出海試水溫的重要戰場。



     
  • View More IPC.PNG
    半導體

    近70年歷史的電子產業標準機構更名為全球電子協會,擴大服務面向

    連于慧 2025.6.23
    有將近70年歷史的 IPC正式更名為全球電子協會(Global Electronics Association),開啟全新篇章,同時反映其作為全球電子產業領導者的定位。受「引領卓越電子,共創美好世界」的願景引領,全球電子協會致力於透過與超過3,000家會員企業、數千個合作夥伴,及數十個政府機關的合作,強化供應鏈韌性,推動產業快速成長。

    「IPC創立初期專注在印刷電路板領域,現在協會的服務範疇已擴大至賦能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新世代通訊,及更多新興領域。隨著全新名稱描繪未來方向,將持續深化與政府及產業的夥伴關係,促進投資、驅動產業創新,與降低電子供應鏈中斷風險。」全球電子協會董事會主席暨迅達科技(TTM Technologies)總裁兼執行長Tom Edman指出。

    作為全新使命的一環,全球電子協會正加大資源投入,以強化倡議、深化產業洞察,並增進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一切旨在推動整體產業的進步與升級。為打造堅韌且持續成長的供應鏈,協會代表了涵蓋多元細分領域、促進這複雜產業發展的完整生態系。

    全球電子協會將保留IPC作為業界標準與認證計畫的品牌,其對於確保產品可靠性與一致性至關重要。原IPC教育基金會現已更名為電子基金會(Electronics Foundation),並將持續著重於解決電子產業面臨的人才挑戰。

    全球電子協會創立於1957年,為電子產業標準與認證的領導機構。協會代表了營業收入超過6兆美元、支持整個電子產業價值鏈的全球產業,其涵蓋原始設備製造商、半導體、印刷電路板、封裝與製造、線束、材料與設備供應商等領域。
    全球電子協會主要平台包含:

    IPC標準與認證
    電子基金會
    線束製造商協會

     
    總部:美國伊利諾州班諾克本(芝加哥地區)
    區域據點:
    Ÿ   亞太:中國上海與深圳,印度邦加羅爾與新德里,日本東京,南韓首爾,馬來西亞檳城,台灣台北
    Ÿ   歐洲:比利時布魯塞爾,德國慕尼黑
    Ÿ   北美: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華盛頓特區,以及墨西哥墨西哥城
     
  • View More 慧榮科技.JPG
    半導體

    前聯發科共同營運長朱尚祖傳將加入慧榮,為NAND Flash產業投震撼彈

    連于慧 2025.6.20
    業界傳出,前聯發科、小米、OPPO高層朱尚祖即將加入NAND Flash控制晶片大廠慧榮科技SMI。據了解,朱尚祖在2023年5月OPPO旗下手機晶片公司哲庫發生震驚兩岸科技業的閃電收攤事件後,不少IC設計公司都試圖延攬朱尚祖加入,傳出神盾集團也與他接觸過,後來他以顧問形式合作,近日則是傳出他可能加入慧榮SMI團隊。

    業界對朱尚祖相當熟悉,他曾在2015年擔任聯發科的共同營運長,被視為公司熱門的接班人選,可惜之後兩年聯發科的手機晶片在中國市場遇到亂流,蔡明介找來前台積電執行長蔡力行擔任共同執行長,朱尚祖黯然離開聯發科,轉戰中國小米的產業投資部門。

    2020年,OPPO開始組建自研手機晶片的團隊,並成立哲庫開始OPPO造芯之路,出身聯發科的朱尚祖和李宗霖成為哲庫的主要骨幹。哲庫造芯在半導體界一路都是奔著先進製程去做,花錢也是大手大腳、不計回報率。成立三年後,哲庫已經長成一家3000人規模的IC設計公司時,卻在2023年5月OPPO突然宣布哲庫解散,兩岸科技業一陣譁然。哲庫CEO在最後一次All hands meeeting時道出:「自古多情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為哲庫的成立與結束做了註解。OPPO自研晶片的這一筆,也寫下了中國造芯史上最讓人震驚的一頁!

    朱尚祖在離開哲庫後,有多家兩岸IC設計公司有意延攬,傳神盾也向他招手,後來他以顧問形式合作。李宗霖在哲庫解散後,與同在哲庫的一批手機晶片和GPU團隊約十多人加入中國智駕晶片新創公司Momenta。與當年在OPPO哲庫一樣,中國IC設計公司內部團隊很容易遇到一樣的問題,就是經過一輪大舉招兵買馬後,公司內部通常會有多路人馬派系擁兵自重,IC設計團隊不外乎是台灣、華為海思、展銳三大派系,需要經歷彼此的磨合和角力,據傳Momenta內部也有類似情況。

    近日,再度傳出朱尚祖將加入NAND Flash控制晶片大廠慧榮,一個多月前業界還傳出他可能以顧問身份從旁協助。不過,業界認為是慧榮總經理苟嘉章親自延攬朱尚祖加入營運團隊,未來應該參與實際營運面,藉由朱尚祖在兩岸手機與IC設計產業的豐沛人脈,強化業務面。
     
  • View More DDR4.PNG
    半導體

    DDR4有錢也買不到,記憶體廠鐵了心斷供

    連于慧 2025.6.12
    什麼是世界上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 除了真愛,就是DDR4了 ! 

    DDR4即將停產的消息,讓近日的DDR4報價一路狂飆,自從上週五舊規格16Gb DDR4現貨價創下史上頭一遭超過DDR5現貨價之後,DDR4現貨報價與DDR5現貨價差距越拉越大。 這一波DDR4帶頭的大缺貨潮初期看似是關稅課徵之前的提前備貨,但實際供給端缺口比市場預期的大很多,導致DDR4現貨報價越漲越凶猛,未來DDR4合約價必須大舉跟進,更撐住DDR5報價順勢往上。

    全球三大DRAM廠終止生產DDR4晶片的消息傳了多時,這次絕對玩真的! AI伺服器在全球的需求不但沒有降溫,反而在Nvidia黃仁勳四處「傳教」AI世界的美好,加上成為川普口中的「smart cookie」好朋友之後,AI需求持續火熱,少了中國商機,來了中東市場,未來中國降規版AI晶片仍可持續銷售。日前,黃仁勳的「傳教之旅」最新一站來到歐洲,預計兩年內要將歐洲AI算力提升十倍,更宣揚英國需要更多的AI基礎設施,英國首相也聽得如癡如醉,立馬回應要加碼10億英鎊改善基礎設施,全面提升英國的AI算力!

    AI需求越來越多,代表HBM記憶體供過於求的警報會逐漸緩解,因為DRAM轉進HBM帶動的技術革新、晶圓面積耗損,以及高毛利率的誘惑,是這一波DRAM缺貨潮最底層的原因,只要AI需求持續高漲,製程轉換帶動產能排擠效應,DRAM缺貨潮的故事才能繼續講下去。尤其近期的DDR4因為全球所有的供應商全數退出,DDR4缺口急速擴大,現貨報價呈現瘋狂上漲。

    SK海力士、三星、美光陸續退出DDR4市場,一般仍會保留長壽需求的車規、工業用規格的產品持續供貨,直到合約走完,但很多下游客戶擔心完全斷貨,此刻都想多備貨,得到的回覆是:可以下單,但沒有交期! 等於是給客戶軟釘子。 有些客戶則是轉向找南亞科求救要貨並且重做認證,目前南亞科幾乎可以算是全球唯一會持續生產DDR4的記憶體廠,將成為最大受益者。

    據了解,南亞科在手的DDR4庫存數量原本就不少,受惠DDR4價格飆漲,手上庫存是洛陽紙貴,但仍有些價格沒這麼好的DDR3舊產品需要被消化。業界表示,傳出南亞科可能會提出類似「搭售」的策略,要買炙手可熱的DDR4晶片必須也多少拿一點DDR3晶片,剛好可以利用這一波DDR4的大缺貨,順勢把手上DDR3舊產品庫存給消化掉。

    在DDR4供應商銳減下,未來下游客戶的因應方式,可能會將部分新產品規格轉向DDR5晶片,但也有些應用端產品才剛剛從DDR3轉到DDR4,不可能這麼快又轉去用DDR5,像是WiFi 7晶片等。因此,短期內DDR4仍是有相當強勁的需求作支撐,尤其在8Gb規格的DDR4晶片,主要是南亞科供應為主,應用層面十分廣,需求十分強勁。

    原本中國長鑫存儲加入DDR4生產,帶給台系記憶體無比的巨大壓力。隨著長鑫存儲決定去拼HBM和DDR5,策略轉彎退出DDR4市場,空出來的DDR4市場未來只會有南亞科供應,華邦也將加入小部分產能。 據了解,長鑫存儲決定提前退出DDR4,全數轉進DDR5和力拼AI伺服器用的HBM記憶體,除了是配合中國官方政策,要全力打造自有的AI伺服器產業鏈,另一方面也是長鑫存儲的DDR5良率相當不錯,給了長鑫不少底氣,決定往高階市場一拼高下,未來長鑫存儲將會變成三星的另一個煩惱。

    HBM競爭也是十分劇烈。記憶體業者表示,很多人誤以為HBM技術難如登天,其實堪用的HBM不難做,只是要通過Nvidia的認證非常困難,所以三星才會壓力這麼大。但以後AI晶片選擇很多,ASIC也是另一股勢力,仍是可以適配等級沒這麼高的HBM記憶體。 最後偷偷告訴你,其實錢夠多文章開頭的那兩樣東西都買得到!
     
  • View More 台積電照片1.JPEG
    半導體

    台積電與東京大學首次引入16nm FinFET課程,“TSMC-UTokyo Lab實驗室正式啟用

    東京大學與台積電今日宣布啟用 TSMC-UTokyo Lab(台積電 -東京大學實驗室),為台積電首座與海外大學合作的聯合實驗室,共同推動半導體先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培育半導體人才。

    自 2019 年以來,東京大學與台積電展開組織性先進半導體研究合作,促成21 個研究項目並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台積電與東京大學在產學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至半導體教育及下一代人才培育領域。 2023年,東京大學在其工學部及工學研究所的課程中,引入專為先進製程設計教育所打造的「TSMC N16(FinFET)ADFP」,這是在日本的大學中首次採用此類技術的課程。

    TSMC N16(FinFET)ADFP(Academic Design Foster Package)為 FinFET鰭式場效電晶體,是一種三維電晶體結構,它接替了自 1950 年代後期開始使用的傳統平面式結構。因其 3D 結構類似魚鰭,因此被稱為「鰭式場效電晶體」。台積電自 2015 年的16奈米製程開始引入該技術,並持續應用至其3奈米製程。

    為了更系統化及策略性地合作,東京大學與台積電在2025年4月簽署了「產學合作策略協議」,旨在推動研究、教育及人才發展。除了設立「台積電-東京大學實驗室」,也在東京大學內啟動了社會合作計畫,依據協議中設定的具體措施開展相關活動。

    此實驗室座落於東京大學本鄉校區的淺野區,由東京大學的教職員工管理,並由東京大學和台積電的主管所指導,以作為產學合作的核心平台。 此實驗室將推動未來實際應用的半導體技術研究,涵蓋材料、元件、製程、計量學、封裝及電路設計等領域。 研究成果及進展不僅將應用於台積電的研發及晶片製造,並將定期在東京大學舉行的技術研討會上分享。該技術研討會自 2019 年開始舉辦,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東京大學的教職員及學生與台積電的研發人員進行交流。此外,該實驗室也將就其他台積電徵求之研究計畫提案、企業實習機 會等活動探索更多的協作機會。

    東京大學校長藤井輝夫表示:「在一個人類被挑戰和快速變化圍繞的時代,未來難以預測,大學不僅應當精進其在多元領域所擁有的知識,還應與學術界以外的各界合作,共同致力於解決全球性挑戰,並培育塑造未來的人才。透過與台積電的合作,我們旨在追求將我們的研 究成果廣泛應用於社會,並積極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歷史性挑戰。」

    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表示:「台積電-東京大學實驗室建立在我們 2019 年以來的成功合作基礎之上,進展到現在造就了雙方密切的合作關係。台積電與東京大學在各自領域中皆為全球領導者,我們希望這間實驗室能成為推動廣泛且長期合作的樞紐中心,拓展半導體領域的知識疆界,並培育未來世代的人才。」

    透過此合作,東京大學不僅將深化研究,更將為先進半導體設計教育及實踐研究提供最全面的基礎設施,培育將引領全球半導體領域的人才。台積公司及其日本設計中心、日本 3DIC 研發中心及 JASM 特殊製程晶圓廠都將利用此實驗室進一步促進下一世代人才的發展。東京 大學與台積電將共同致力於將實驗室打造成日本半導體研究的核心,加速培育本地人才,推進永續的下一世代半導體技術之創造與發展,以期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 View More nanya.PNG
    半導體

    史上頭一遭!DDR4現貨價超車DDR5,南亞科傳出暫緩DDR5投片全力轉進DDR4

    連于慧 2025.6.9
    近期,下游客戶在關稅90天寬限期內瘋狂備貨,帶動DRAM價格狂飆。上週五DRAM現貨市場更出現不尋常訊號,舊規格的16Gb DDR4現貨價格首度超過16Gb DDR5現貨價,創下史上頭一遭! 除了三大DRAM廠確立退出DDR4市場,專注生產DDR5和HBM,中國長鑫存儲也急轉彎終止剛跨入生產的DDR4產品,全面催生DDR5和HBM自研晶片,配合中國政策建立自己的AI伺服器供應鏈。在全球記憶體大廠全面退出,關稅拉貨潮催化,DDR4價格狂飆,南亞科手上DDR4庫存洛陽紙貴,更傳出南亞科評估將原本轉進DDR5的產能,先倒車回頭生產DDR4,搶佔這一波十年才會出現一次的超級好光景!

    在SK海力士、三星、美光、長鑫存儲皆退出DDR4市場後,南亞科成為全球唯一的DDR4供應商,華邦雖然計畫下半年將產線從DDR3轉到DDR4,但DDR4產能規模較南亞科小非常多,相較之下,南亞科手上庫存一堆,過去是賠錢貨、是庫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批庫存即將上演「賠錢貨變黃金戲碼」!

    更重要的是,記憶體業界透露,南亞科原本採用1B製程生產DDR4和DDR5,力拼下半年DDR5大量出貨,但這幾個月全球出現太多變化,導致DDR4晶片身價洛陽紙貴,傳出南亞科內部評估要將1B製程原本要投片DDR5的產能,全數回頭轉投片DDR4晶片,搶佔這一波DDR4大缺貨巨大商機,況且南亞科DDR5的良率爬坡一直有點辛苦,剛好遇到DDR4難得一見的大行情,自己突然變成全球唯一DDR4供應商,此時順勢把DDR5投片先轉回DDR4,也算是獲得的某種「下台階」。

    業者更透露,今年初時,南亞科還在鼓勵員工可以多休假,強調work life balance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從上個月,已經開始要求部分員工週末找一天來加班,全力上緊發條加速生產。原本南亞科面臨中國長鑫存儲跨入DDR4的巨大壓力,加上轉進DD5良率陣痛期,前後夾殺下,幾乎快喘不過氣來,此時遇到關稅緩徵90天大拉貨潮,以及長鑫存儲退出DDR4轉拼HBM,只能說南亞科不是上輩子燒好香,就是有前世拯救地球,才能如此戲劇化的絕處逢生。

    但要提醒,眼前的DDR4現貨價雖然瘋狂飆漲,但DDR4的合約價是幾個月以前談定的,因此合約價仍在低檔慢慢爬升,南亞科與系統廠的交易是以合約價格為主,要等到未來幾個月逐月調升合約價,才會反映在營收和獲利上。更重要的是,往後看,南亞科幾乎可以說是全球唯一DDR4供應商(除了華邦還有少量供應),現在這種時機點,南亞科手上的DDR4庫存根本不用急著快速出貨給下游廠商,要慢慢出貨、有一點惜售的味道、慢慢拉升價格,不急著衝高單月營收,才是最佳策略。

    談到中國政策急轉彎,今年全球AI晶片市場更經歷巨大動盪,美國對中國的AI晶片禁令加劇,讓中國產業政策是鐵了心要加速建立自己的AI晶片供應鏈,長鑫存儲是中國唯一的DRAM供應商,雖然去年才剛剛進入DDR4市場,各界認為此舉對台系記憶體廠威脅最大,只是今年在配合中國政府的政策下,已全面轉彎力拼DDR5和HBM晶片。

    中國各產業內卷非常嚴重,連電動車「內卷王」比亞迪都被官方示警要車廠間展開「自律對話」並「全面規範價格戰」。業界透露,半導體產業內卷情況也相當嚴重,前幾年一窩蜂蓋成熟製程產能就是一例,最後搞到大家互砍價格結果都不賺錢,未來中國官方不排除會進行「精準補貼」,而優先順序排在最前面的,絕對是AI晶片相關供應鏈。因為算力即國力,美國鎖定中國的AI晶片封鎖之下,未來中國的資源、資金、補貼扶植絕對會擺在AI晶片、HBM晶片上,甚至傳出即使是晶圓代工龍頭的中芯國際,都可能會被削減補貼,畢竟現在中國全力扶持的重點是AI、AI、AI!!

    另外,這一波DDR4大缺貨潮,已經開始有蔓延到消費性LPDDR4的跡象,且未來將帶動合約價逐月上調。再者,上週起竟然出現16Gb DDR4現貨價超越16Gb DDR5史上頭一遭,而且8Gb DDR4現貨價也站穩3.1美元以上,接下來DDR5價格有極高的機會會被DDR4的漲價帶上去。

    但是,三大負面消息也是不能不提:關稅、匯損、報價漲過頭之後的需求壓抑。

    首先,關稅問題就像是每一家科技業者心中的一根刺,到底是20%?還是25%?還是30%?(要課多少就直接快說快說!!)只要我們關稅不要高於韓國就好,但退一萬步說,就像是台積電說的,關稅是進口商要付,半導體是出口商,另外一點是,現在處於DRAM晶片缺貨時期,其實轉嫁給客戶也不是難事,大不了報價再漲價25%。

    不過,漲價過猛確實會抑制終端需求(雖然AI以外的終端需求原本就不強),但重點是,DRAM產業特性一向是供給主導的力量遠大於需求主導。意思是,每一次的DRAM大波段缺貨潮,都是始於供給端的帶動,例如有廠商製程轉換不順導致供給減少、當年爾必達/奇夢達/茂德的破產倒閉更是產業大重整,讓供給端從極度失序走向健康。

    這一波AI需求帶動的科技大革新,從今年初就開始有許多人擔心AI泡沫化、資料中心供過於求、GPU砍單等負面消息,確實都讓HBM需求有雜音,現在回頭看,AI泡沫化這個擔心不能說已經不存在,但可能不會這麼快發生。前陣子川普和Nvidia、AMD去中東談了一個大案子,中東國家也要開始拼算力即國力蓋起資料中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更是狂,成為全球一個宣布全體國民可以享受免費使用進階版ChatGPT的國家。

    只要AI需求會一直熱下去,HBM對於DRAM排擠就會持續。生產HBM所需要的晶圓面積是相同製程傳統DRAM晶圓的2.5~3倍,而且,轉進最新一代的HBM4.0相較於HBM3.0因為堆疊層數更高、良率更不好控制,估計耗損成本會再增加至少20~30%,由此可知,HBM對於傳統DRAM排擠只會越來越加劇且越來越多,三星、SK海力士、美光、長鑫存儲有哪一家會因為HBM晶片的困難而知難而退嗎? 當然沒有! 所以DDR4的缺貨是不可逆的。因此,就算終端需求因為DRAM漲價過高而減少,但供給端只會減少更多,供給、需求兩者PK下,絕對還是缺貨!

    最後來談匯率,這可能才是真正的大魔王! 而且是每一家出口為主的廠商都要面對的問題。以南亞科為例,由於公司還在虧損,即使DDR4現貨價已經狂飆,但因為業務模式是走合約價,只能逐月慢慢調漲,預計要第四季才能轉虧為盈。因此,不免俗的要面對第二季財報持續虧損加上匯損,估計也是一個蠻令人震撼的數字,業界傳出匯損數字約莫新台幣40億元上下…

    回到最初,先暫時撇除上述的三的負面因素,整個DRAM市場在DDR4的大缺貨漲價格局非常確立,而且漲價潮有延續到LPDDR4的跡象,DDR5估計也會被一路帶上去。未來缺貨空間最大的DDR4全是台系記憶體廠的天下。有記憶體人士曾說:只要哪一天中國長鑫存儲上了第一級別的擂台賽,對戰國際DRAM廠三星、SK海力士、美光,台系記憶體廠就會獲得救贖。果然如此,只是這一天居然提前來臨,只能說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 View More 台積電股東會1.JPG
    半導體

    台積電海外設廠成本多高? 魏哲家:像在美國吃鼎泰豐又貴又不好吃!

    連于慧 2025.6.3
    今日台積電股東會上,董事長魏哲家維持一貫的妙語如珠說,AI需求是非常好,好到把每一個客戶的需求加起來都超過全人類的需要,但台積電已經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盤查真實需求」方式,避免讓過去客戶重複下單導致產能過剩的情況再度發生。提到美國設廠的成本,魏哲家用了一段話形容:「在美國吃過鼎泰豐就知道,美國的鼎泰豐是又貴又不好吃!」

    魏哲家在股東會開始時先指出,2024年是很好一年,台積電營運表現超過同業,營收和盈餘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存在總體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台積電仍會穩健成長,AI不但會被應用在資料中心,也應用在PC、手機、汽車、物聯網設備等,未來AI模型只會越來越複雜,而台積電在整個AI產業中處於極佳位置。接下來在股東會和記者會中,魏哲家針對關稅、匯率、AI需求、黃仁勳COMPUTEX來台密談秘辛、GPU與ASIC間的競爭、綠電、對美國BIS要求的合規作法、中東設廠、日本熊本廠進度延後等議題,一一詳述如下。

    美國一旦開徵關稅,台積電如何因應?
    關稅的課徵對台積電會有影響,但不是直接影響。因為關稅是對進口的人要付的,台積電是出口商,但這會導致整個物價提高,需求降低,間接影響到台積電的生意。現在的AI需求非常好,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只能說盡量增加產能,讓每個客戶都能滿意。現在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有種種因素導致全世界的經濟往下掉,影響台積電的需求,否則今年台積電仍是維持25%成長率,營收和盈餘都會創歷史新高。

    魏哲家在記者會上進一步補充,很早就跟美國商務部溝通,表達一旦加大關稅,會使得台積電在美國生產成本上升,因為機器設備是向美國公司買,但美國公司在亞洲生產,到時候進口到美國又要抽關稅,當時商務部回應:這個可以討論。但實際上要討論多久台積電不知道。再者,關稅是政府和政府之間的事,不是政府對公司,也不是公司對政府的討論。只能說,台積電有在溝通,讓對方知道一旦增加關稅會造成的影響性。魏哲家重申:「台積電不怕任何稅率、補助,只要公平,台積電就可以當世界第一!」

    匯率對台積電的影響為何?
    新台幣升值1%,台積電的營業利益率會降低0.4%,近期新台幣大幅升值8%,對營業利益率影響已經超過3%了,去乘以三兆元…想想這數字有多少...唯一能做的是把技術做到世界第一,賣我們應該有的價值!(暗示漲價??)

    現在AI需求很好,但很多研究機構都預估2026年缺貨狀況會解除,會不會又出現重複下單帶來的產能過剩?
    現在每一家AI客戶都非常積極,把他們的需求全部加在一起,超過全世界人類需要! 所以,台積電有一套規劃系統來防止客戶重複下單的狀況出現。魏哲家透露,除了和客戶溝通,也會和客戶的客戶溝通。因為無論是GPU或是ASIC晶片,其實主要客戶都是CSP雲端服務大廠,所以台積電也會主動和CSP公司double confirm需求的數字合理性。那CSP大廠為什麼要和台積電分享真實資訊? 因為他們也很擔心台積電的產能不足,所以也會願意分享,但每個客戶之間都有彼此的微妙關係,台積電會好好的處理。

    換個方式說,無論是GPU或是ASIC賣得好,最後受惠的都是台積電。同時魏哲家也強調,台積電每年資本支出高達400億美元,是非常大的數字,都是要跟董事會解釋,過程必須非常小心謹慎,這幾年我們的財務結果都不錯,代表我們做得還不錯。

    對於海外設廠的成本和品質如何控管?
    魏哲家提到前陣子去了美國白宮,又見了賴總統,有點累。對於台積電全球設廠,他指出每一個海外廠打出台積電的名號,保證品質都非常好,但是成本一定不一樣,他說:「在美國吃過鼎泰豐就知道我在講什麼,美國鼎泰豐是又貴又不好吃!」(暗示美國廠的成本絕對很高!)

    經歷上次華為繞道取得台積電生產的晶片風波,未來台積電將如何管理這方面的問題?
    晶片從台積電出廠,不能說完全無法管理。以我們對半導體認知,某些部分,我們是有能力控制和發現的,我們盡量做到我們可以做的部分,和政府合作做到合規。我們也每一個月都和政府聯繫,看自己生產的產品在客戶,以及客戶的客戶端有沒有違規的情況發生。

    日前美國商務部限制三大EDA供應商暫停對中國客戶的服務,對台積電是否有影響?
    魏哲家指出,這家三家EDA公司才剛剛收到訊息,估計暫時對產品設計有影響,但對台積電目前沒有影響。

    市場傳出中東招手,台積電計畫到中東設廠,此消息的真實性?
    沒有這事。這次傳中東設廠,下次搞不好會傳台積電要去非洲設廠,當然不可能。有人問如果政府提供超額補助呢? 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到一個地方設廠,第一理由因為是當地有客戶在那裡,中東會有半導體客戶嗎? 目前放眼全球,有半導體可以設計晶片的地方只有台灣、美國、中國大陸,日本都算很小,當然非洲是不可能會有客戶的。

    魏哲家進一步說,現在蓋一個半導體生產線是不容易的,要具備有經驗的勞工,台積電承諾了美國未來要投入1000億美元擴大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當時他有告訴川普,要在五年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建設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現在工人非常短缺!」 川普也回應他:「Just do your best!」他也透露和川普溝通過程中,對方其實是一個很「warm」的人,與媒體上的形象不同。

    另外,魏哲家也說,很多企業都喊在美投資,且金額都比台積電高很多,多數是5000億美元起跳,台積電之所以規劃1000億美元,是因為美國政府知道台積電是一家說話算話的公司,不會隨便喊的很大的數字,但其實最後無法落實。

    日本熊本廠延後的原因?
    熊本一廠蓋好後對當地交通太大,原本開車只要十分鐘能到,現在要一小時,當地居民已經不耐煩了,也不希望當地居民成為受害者。所以希望日本政府做好改善後,台積電再繼續。

    Nvidia黃仁勳上月來台參加COMPUTEX,也和魏哲家吃了兩頓飯,大家關心你們聊了什麼?
    魏哲家透露,其實第一頓本來他要求不公開,但黃仁勳是非常nice的人,也喜歡熱鬧與媒體往來,所以後來就一起出來。主要是感謝Nvidia給台積電這麼大的生意,現在他是台積電最重要的AI客戶,黃仁勳也要求台積電趕快把產能準備好,因為現在產能還是非常緊。
     
  • View More t.JPEG
    半導體

    美國出手管制三大EDA供應中國,7nm以下EDA搞盜版容易嗎?

    美國商務部通知三家EDA公司,未來針對中國客戶的業務需要經過逐一審查和出口許可證的發放。至於中國客戶EDA禁止使用的範圍,究竟是全都禁? 成熟製程的EDA也禁? 還是加碼禁7nm或14nm以下製程的EDA? 據了解,細節還在研議中。 另有一個說法是,針對軍用和軍民融合使用的優先禁止。

    根據我們理解,美國三家主要EDA公司包括新思、Cadence和西門子(原Mentor)都有收到美國政府要求針對中國客戶進行EDA使用上的限制,需要逐一審核後和取得許可證後才可能繼續執行業者,而其中有些公司可能會想再跟政府再「溝通溝通」才對外說明。

    美國盯上EDA技術,也不是突然想到。2022年,美國商務部就有一波針對中國的EDA禁令,主要是禁止開發GAA電晶體架構的EDA在中國使用,當時只有三星的3nm製程的是採用GAA架構開發,而台積電的3nm製程還是FinFET電晶體。

    中國針對EDA軟體可能會被美國列為限制目標,已經準備很多年了,在傳出全球三大EDA公司在中國業務可能受限制後,中國幾家主要的EDA公司股價均噴發,華大九天上漲14%、概倫電子上漲20%、廣立微上漲20%。

    有趣的是,很多中國企業早期開發半導體製程時,都是用盜版EDA,當年EDA盜版軟體還比正版的多,記得去年還有中國IC設計公司員工因為反對公司使用盜版EDA工具,而遭到公司開除,整個事件還鬧上網,後來還扯出這家新創公司把整個晶片研發都外包,晶片覆蓋率20%就趕著去投片,為得就是蹭當時中國在炒國產替代的風口。

    因此,這次EDA限制令出來後,開始有輿論討論,認為美限制三家EDA公司在中國的業務會是徒勞無功,只會助長盜版EDA再度猖獗? 關於此點,半導體人士有不同看法。

    有EDA人士認為,現在7nm以下的先進製程EDA很難複製,一來是需要的IP數量遠比成熟製程多很多,如果是軟IP和製程較無相關,要複製、盜版比較容易,但先進製程很多都是用硬IP,像是布局布線的工具,針對特定製程進行優化,基本上很難複製,尤其現在EDA公司都累積了深厚的IP 矽智財庫,把EDA工具和IP綁在一起,然後再綁台積電這些晶圓代工廠的先進製程,環環相扣下,基本上很難像回到以前的EDA大盜版時代。

    換個角度看,這次美國的限制估計最終是不會覆蓋成熟製程EDA,因為這樣的限制在中國沒太大意義,會被針對的應該是先進製程14nm以下或是7nm以下的EDA技術,還有軍用和軍民融合的使用,如果走上所有外商EDA完全禁止,中國IC設計公司的成熟製程可以用中國本地的EDA工具,或是盜版EDA再度猖獗也是可能的。
     
  • View More 蔡司.JPEG
    半導體

    蔡司首度參展COMPUTEX,助力台灣AI伺服器強化工業量測標準

    連于慧 2025.5.22

    德國蔡司首度參展COMPUTEX,誠意十足展示工業量測三大解決方案:工業CT斷層掃瞄系統、3D掃描系統與工業顯微鏡,鎖定與AI伺服器緊密相關的應用領域,助力合作夥伴提升產品品質,進而加速AI的應用與發展。

    蔡司德國總部的全球工業量測事業部執行長Marc Wawerla親自來COMPUTEX 2025主持開幕活動,並邀請外交部、國家發展委員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大學眼科與廣達電腦等重要台灣產官專家共襄盛舉,展現蔡司對台灣市場的高度重視與產業連結。

    針對蔡司在工業量測領域的創新與貢獻,執行長Marc Wawerla表示:「蔡司始終在台灣電子產業扮演關鍵夥伴角色,憑藉深厚的技術創新能力,協助供應鏈夥伴共同建立AI伺服器製造的新品質標準,以長年豐富的全球經驗提供工業量測解決方案,推動台灣產業升級。」

    延續對台灣市場的承諾,蔡司台灣總經理章平達表示:「台灣在AI時代具備關鍵的戰略地位,擁有全球領先的製造與研發能力,而蔡司持續以『Taiwan to Global』營運策略深耕台灣,期待與台灣共同推進技術發展。除了先前於竹科斥資超過3億元打造台灣首座新創中心外,位於台中的品質卓越中心也已於5月19日舉行動土典禮,預計2026年第一季落成,致力成為專業實驗室,為產業客戶進行產品檢測和品質驗證。」

    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推進,伺服器算力需求大幅提升,進一步推動AI伺服器的需求急劇增長。在COMPUTEX 2025期間,英業達、廣達及緯穎也親自到現場說明蔡司做為合作夥伴,面對早期創新階段的品質管理的挑戰,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的經驗。廣達強調,蔡司在制定產業標準和品質基準上扮演關鍵角色,將和供應鏈一起迎接AI浪潮帶來的產業變革。

    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PCB層數增加、裝置結構與散熱難度加大,傳統物理破壞檢測方式已難以因應,而當伺服器系統組裝接近L10、L11的階段,伺服器的運作狀態是否穩定是關鍵。而蔡司以解決方案服務的豐富經驗,為工業量測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挑戰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與設備,本次COMPUTEX展出工業量測三大解決方案,應用領域橫跨航太、汽車、電子等產業,包含:

    工業CT斷層掃瞄系統(3D X-ray / Metrotom 1500)提供無損檢測解決方案,採用非破壞性掃描技術,以無損分析和全面內部檢測確保產品品質,協助供應鏈夥伴快速偵測並分析隱藏缺陷,提升效率與產品品質。




    3D掃瞄系統(ATOS ScanBOX 5120)用於複雜元件的自動偵測,能快速測量精細零組件。




    工業顯微鏡(Microscope EM / EVO)為失效分析的最佳幫手,為品質控制領域提供顯著優勢。其關鍵特點包括高解析度成像和先進光學技術,確保清晰、細緻的觀察。


     
  • View More 黃仁勳2025.jpg
    半導體

    黃仁勳:四年前拜登執政Nvidia中國市佔近95%,現在剩50%,出口管制是巨大失敗

    連于慧 2025.5.21
    Nvidia黃仁勳在今日的全球媒體聯訪會時,談了很多中國議題,對於出口管制禁令強烈表達不滿。同時也釋出對於華為、中國新創GPU公司、雲端服務公司以人海戰術進來搶奪Nvidia中國AI晶片市占率的強烈憂心。

    不得不懷疑在今日的全球媒體技術會開始前,黃仁勳本日早餐是「誠實豆沙包!!!」而且應該一次怒吃十個!!! 他在媒體記者會上再度大力抨擊,「讓我們來看看證據。四年前,在拜登政府剛開始執政時,Nvidia在中國的市佔率接近95%,而今天只剩下50%。其餘的市場份額則被中國技術所占據。除此之外,我們還不得不推出降規版的晶片,平均銷售價格也較低,這對公司營收有很大影響。中國公司非常有才華且非常有決心,出口管制反而給了他們精神、動力以及政府支持,加速了他們的發展。因此,我認為總體來說,出口管制是失敗的,事實顯示了這一點。


    他進一步表示:「如果Nvidia不在中國,當地公司會非常樂見其成,他們甚至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編按:很顯然是華為為首的AI企業們) 他更強調,「所以之前的AI晶片限制政策,無疑是巨大錯誤! 無論原因是什麼,我希望能夠幫助政策制定者調整之前的錯誤政策,讓我們有可能回去並重複成功。」

    黃仁勳指出,中國AI產業競爭非常激烈,坦白說,中國擁有充滿活力的科技生態系統,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且在軟體方面非常厲害,更重要的是,他們速度非常快! 因此,我們在中國面臨非常激烈的競爭!

    除了來勢洶洶的華為,中國還有另一波勢力磨刀霍霍想要搶食Nvidia在AI晶片領域的商機,包括新創GPU公司如壁仞、摩爾線程、天數智芯、燧原、沐曦、景嘉微,近幾年中國新創AI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以及中國雲服務巨頭大廠in-house為自己資料中心量身定做的ASIC晶片,如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就是其中兩大代表。中國在AI晶片領域的競爭,除了華為緊咬著Nvidia,且貼身飛速追趕之外,其他新創和雲服務商的AI晶片一字排開,中國的打法根本就是人海戰術!也難怪黃仁勳如此焦急萬分!


    黃仁勳指出,除了中國創業公司和所有的雲端服務供應商都在打造自己的AI ASIC晶片,不要忘了華為是世界上最大且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他們創新速度非常快。AI的優勢在於資料中心非常大,不像手機只靠一顆主晶片,資料中心可以用很多很多顆晶片,背後需要非常多的能源支持,中國能源成本相當經濟實惠,土地也十分充裕,因此很多方面都有優勢。因此,禁止 H20在中國銷售對於延緩中國AI發展不但是無效的,而且根本毫無理由,中國公司只會從創業公司、華為等等其他公司購買更多AI晶片。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認知到這一點,給我們機會,讓我們盡快回去(中國)並贏得市場。

    他也說,「當然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完全制裁或全面禁止某些產品,我們也會遵守法律,我們的工作絕對是會遵守出口管制。在遵守(美國)出口管制的前提下,繼續盡最大努力去服務(中國)市場。我們也現在正在思考,如何能最好地服務當地市場,雖然我們能採用的選擇非常有限,因為目前的產品已經被嚴重降低了等級(編按:降規版AI晶片),加上限制也非常複雜,但無論如何,我們會盡最大努力。」

    他指出,中國市場相當龐大,估計明年整個AI市場規模可能達到500億美元,很多晶片公司的規模都小於這個數字。對Nvidia而言,不能享受這樣的機會實在是非常可惜,且這也會為美國帶來稅收,創造就業,維持產業持續發展。


    黃仁勳也表示,川普總統在中東行期間宣布了AI新政策,因為他也認知到之前的管制方向,其實是限制美國AI技術的擴散,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而錯誤的方向勢必會走向悲劇,因此政策需要改變。以當前來看,美國並非AI技術的唯一供應者,如果美國想要保持領先,並希望全球的AI技術發展都能基於美國技術基礎,就必須最大化AI的擴散速度,而非限制它,因為有其他人非常樂意提供這些技術,未來AI不只是一項技術,它也是未來6G 通訊基礎的基石,未來的通信基礎設施也會高度依賴 AI,所以我們必須讓美國的AI 技術盡可能多地走向世界各地,與全球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合作,幫助建立生態系統,並且速度要快。

    關於上海研發中心傳言

    對於近日市場傳出Nvidia將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這件事引發全球譁然。因為美中科技對抗的關係,大多數的美國科技企業都陸續結束在中國的研發專案,甚至縮編或裁撤研發中心,只留下銷售職務。在當前敏感時刻,沒想到居然傳出Nvidia要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該問題也成為今日眾媒體詢問的焦點! 

    對此黃仁勳表示:「我很驚訝這麼簡單的事會成為一個大新聞。就像是我覺得我只是買了一張新椅子,但這件事居然上了頭條新聞!」

    他解釋:Nvidia確實正在上海嘗試租賃一棟新辦公樓,因為Nvidia在中國經營已經30年了,但隨著上海員工的人數增加,導致工作環境越來越擁擠,因此才想要幫當地員工找到新的辦公空間。目前Nvidia仍是實施彈性居家工作政策,他的想法是,可以藉由新訊會議技術,讓員工可以遠端工作,藉此機會讓年輕人、年輕的父母在兼顧生活、家庭的同時,可以無後顧之憂的發展事業。尤其是許多年輕女性因為要在家裡照顧小孩,而遠端工作的方式可以讓年輕女性在家庭與職業生涯,上取得適當平衡,而多數員工和年輕女性對這樣的政策反應也都很好!

    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回到辦公室,導致員工工作的空間變得過於擁擠,所以才會想要租一個新的建築物。整件事情就是這樣,「我只是買了一張新椅子,然後這件事居然上了頭條新聞!」

    同樣的,被問到日前宣布在北投士林設立台灣新辦公室,是否代表著不擔心地緣政治風險? 黃仁勳並未正面回應,只是再度說道「台灣也是需要更多椅子!」 他解釋,在台灣會買新辦公室也是因為在台灣30年了,隨著規模不段擴張,辦公室真的不夠大,希望員工有更好的辦公空間。

    他還表示,員工有更多的椅子可以使用,還會有更多的廁所可以用啊!不是很好嗎? 真的沒想到買新辦公室一直變成國際新聞! 

    最後他說,之所以會用這麼搞笑的方式回答這些買辦公室的問題,因為事實就是這樣! 然後不忘再提一次:「美國應該要加速AI發展,不然競爭很快就要來了,面對中國市場,美國科技一定要參與其中,我希望全世界都很穩定,穩定非常重要,在任何地方都是。最後又補了一句「我真的需要更多椅子!」

    再談中國DeepSeek開源模型


    黃仁勳再度大大讚揚了DeepSeek是個優秀的AI模型,是開源的禮物。 他表示DeepSeek對於AI基礎設施而言,是具備革命性的。以前的AI是所謂的「單次輸出型」(one-shot),你輸入指令,AI馬上反饋答案,這樣的單次輸出方式意味著AI不需思考,只是基於訓練時的記憶直接回應。但是,DeepSeeK是一種推理模型,會進行思考,且當你必須思考時,必須思考很快,否則答案就會花太長時間出來。所以,DeepSeek開啟了推理模型時代,是全球第一個最優秀的開源推理模型,全球開發者都在使用它。再者,DeepSeek提升了百倍甚至千倍的計算量,這也是為什麼全球AI企業都說他們的GPU快要過熱了,OpenAI的Sam Altman也說他們需要更多GPU。